一
仅仅是互联网这个领域,就可以这么说:这是一个反复出现泡沫的领域,并在泡沫兴起、破灭、再兴起中不断壮大。
泡沫的本质是:供给远远超过需求,这就是泡沫。
资本投入短期内过大而无法收回。如果碰上外部环境的骤然变化,资本方急于撤退或忽然极为谨慎不愿意高价接盘,造成项目资金链崩裂。大批项目崩盘,形成所谓泡沫破灭。
所以考察泡沫这件事,必须审视供给侧与需求端。
而创投圈里的项目,大致上有三种:需求推动型、供给推动型和资本推动型。
二
需求推动型项目,就是在需求端,需求切实存在。
智能手机是一种需求推动型项目。尤其是当iPhone面世后,一大波安卓手机杀入,其实市场需求是存在的。
需求推动型的项目,可能也会有泡沫,但泡沫有限。
比如智能手机行业里,的确有一些公司最终失败,项目结束,但不妨碍整个大趋势里,依然会冒出一些厉害的角色。
智能手机行业现在进入到增长平缓的区间,不过,根据我的经验,很少有新兴的智能手机项目可以获得融资。
整体来说,这个行当还算理性。
三
供给推动型的项目,主要是供给侧的意愿。
O2O其实是一种供给推动型的项目。
大量线下的商家,就是一种产品/服务供给。至于消费者是不是要用O2O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需求,这本身有个疑问。可能成立,可能不成立。
供给推动型项目会产生较大的泡沫,泡沫会破裂。O2O就破裂了一次。
历史上,电商行业也经历过泡沫与泡沫破灭。
电商也是供给推动型的项目。早期的电商,货品都是本来存在的,只是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方式,去推销出去。
供给推动型的,一旦需求跟不上,资金链会吃紧,就会引发这个细分行业崩盘。但由于供给本身存在,一批包括运营、产品、技术等操作欠佳的项目被清洗后,可以对剩下的进行重新估值。
也有可能是巨头出于自身产业链布局的考量,并未彻底离场。
总之,供给推动型的,泡沫过去,会变得更为成熟,恢复起来也比较快。
精明的投资人会在泡沫出现的时候观望,泡沫破灭的时候去低价抄入,按照炒股的术语,叫捡皮夹子。
我个人的看法是,O2O由于供给成立,换一些具体操作手法,极有可能卷土重来。
四
最可怕的泡沫是资本推动型的。这类项目,通常供给和需求都还未能成立。
互联网在本世纪初,经历过一次泡沫破灭,特别惨烈。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年内狂泻近7成。
这轮崩溃其实是供给和需求都不成立。当时的互联网,供给方并不多,需求方其实也不多,彼时无论是PC还是上网费用,都不便宜。
一旦遇到外部情况,资本吃紧,供给需求都是空中楼阁,跌起来就特别惨。
本世纪互联网泡沫是美国历史有名的股灾,并不是某个小领域中的泡沫破灭。这次股灾造成一些能幸存下来的公司,都开始躲避互联网概念。比如携程就去掉了公司名谓中的“网络”二字。
当下,就有一个行当,属于供给和需求未能成立的:VR。
包括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、MR(混合现实)在内的各种R,其实供给和需求都还有很大的问题。VR上内容欠缺是很多搞VR的人都坦承的,至于需求端,就像本世纪初电脑昂贵一样,真正意义上的VR设备(HMD和一体机),消费级价格依然是个门槛,而且产品多有过重、眩晕等尚待解决的问题。
VR很有可能迎来类似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崩盘。
不过这并不是说这个领域没前途。正如互联网经历了一场泡沫破灭后依然快速增长一样,VR的前途我并不怀疑。
只是,如果资本过于疯狂的话,死掉的公司,会极多。
五
至少对于互联网产业而言,泡沫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坏事。
互联网行业里,风投是非常喜欢鼓吹概念的,投资逻辑就是一轮一轮的接盘,不鼓吹概念,接盘侠就很难找到。
而且互联网各种细分行业通常都比较时髦,时髦的东西媒体比较喜欢关注,媒体又是一个特别擅长制造概念的行当。
在媒体和风投的合力下,互联网很容易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概念,也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泡沫。
本世纪初的泡沫破灭之后,大部分都是供给推动型项目的泡沫,即便破灭也有限。
泡沫有助于重新发现价值,总结经验教训,优化操作手法。
没有泡沫,互联网产业的发展,是不可想象的。
但对于个体——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,警惕泡沫却是必要的。
而面对供给和需求都不足的VR,我们的确需要保持适当的冷静。
转自:扯淡集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